我院骨科突破高龄手术“禁区”让九旬老人获“新髋”
“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了,您现在下床来走走看……”10月15日上午,吴忠市人民医院骨Ⅱ科医生正在为前一天手术的患者做术后查体。
这是我院骨Ⅱ科再次成功为高龄患者实施的“髋部骨折手术治疗”。
10月14日,一名92岁的高龄患者紧急前来我院骨II科就诊,经诊断为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。此类骨折对于老年人而言,极有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道关卡,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被喻为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,保守治疗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让家属心急如焚。主治医生与家属充分沟通后,家属同意手术治疗。
面对高龄且复杂的患者我院骨II科团队立即开通老年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,积极完善术前检查,联合心血管内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,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病情评估及术前讨论,最终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。
手术期间,骨II科医生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,顺利完成了“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”,手术历时40分钟,过程顺利,术后髋部仅有3处小切口,患者恢复良好,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,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就开始下地活动。
近几年我院骨II科借助医院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绿色通道,已完成上百例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,今年90岁以上高龄患者已有10例,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,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救治,有效促进了我院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。
高龄患者导致骨折的常见因素
内在因素: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因素,骨钙沉积减少、钙质大量流失,加上老年人代谢缓慢,钙质吸收能力降低,导致骨质疏松,骨的强度降低,容易发生骨折。
外在因素:主要的外在因素是发生跌倒。老年人在一些黑暗、湿滑、有台阶等环境里,容易导致跌倒,而在遭遇跌倒时,无法及时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,导致发生骨折。
老年人骨折的预防
(一)自我保护
老年人在下床时,应做到3个“30”秒,即平躺30秒,坐起30秒,站立30秒再行走,以免因突然改变体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跌倒。若在起床时出现头晕、视觉模糊、身体无力等情况,不可盲目下床。
(二)预防跌倒
1.从外部因素上减少老人骨折的风险,注意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活动,老年人在上下楼梯、洗手间、澡堂、冬季下雪或结冰等环境下容易跌摔,造成骨折。同时加强出行安全防护指导,外出活动时尽量有人陪伴,也可酌情使用拐杖。
2.室内保证光线明亮,地面无障碍,夜间设置小夜灯;室内地板使用防滑材质,穿合身的衣裤和防滑鞋;注意清理卫生间内外的地面积水,在浴室、坐便器旁边安装扶手;将日用品放置在方便拿取的地方,避免老年人取物时跌伤。
(三)养成健康习惯
1.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整体健康状况,建议增加肉类、蛋类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。
2.注意适当补钙,可以摄取牛奶、豆制品、坚果、虾皮等高钙食物,也可适当补充钙剂。
3.长期吸烟、饮酒过量和咖啡因摄入过多等不良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,建议戒烟、限制酒精摄入和咖啡因的摄入,有助于减少骨折的发生几率。
(四)适当锻炼
1.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、肌肉的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,减少跌伤,有助预防骨折发生。但老年人应该避免剧烈活动。
2.应该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,如伸腿、抬腿等锻炼来提高关节肌肉的韧性。
3.可适当晒太阳,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,促进钙质吸收,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。
(五)定期骨密度检查
40岁以上的人群应进行骨密度检测,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,定期的骨密度检查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,可以反映骨骼状况和帮助诊断骨质疏松。